博牛平台主管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博牛平台主管 > 新闻动态 > 罕为人知的龙骑兵行动,盟军伞兵部队在法国南部马赛发起空降作战

罕为人知的龙骑兵行动,盟军伞兵部队在法国南部马赛发起空降作战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67

接着上回说到,这回是二战美军空降兵战斗故事系列的第十四讲。前面几期呢,咱们聊的是美军伞兵在诺曼底那会儿的英勇战斗。这次咱们换个地方,说说法国南边的马赛。诺曼底战役打完之后,盟军又在这儿搞了个大动作,又是登陆又是空降,目的就是要赶紧拿下法国……

这次分享的东西挺多的,大约有1万字,篇幅有点长,真心感谢你能耐心看下去。

【第1空降特遣队】

盟军不光计划在诺曼底那边登陆,还琢磨着在法国南部的马赛也来一场登陆行动。英国和美国的大佬们商量了好久,争得不可开交,最后终于在1944年5月拍板,决定诺曼底登陆后,就动手搞“龙骑兵”行动。不过呢,为了让诺曼底那边海上和天上的运输都顺顺当当的,这个行动就被挪到了8月15日。

这个方案是负责登陆的美军第7集团军总部搞出来的。在制定方案时,有个专门的策划小组,明明知道现在没有可用的空降师,但还是在方案里写上了要对海滩后方的铁路、公路网来一次大规模的空降攻击,还说不管咋样,一定得找个师来完成这活儿。后来第7集团军的头儿亚历山大·M.帕奇将军想要这样一个师,结果从地中海战场和本土那边只调来了几个零散的空降部队,实际上就是让他自己想办法把人凑齐。

这支通过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的部队被组织成了第1空降特别行动组,由罗伯特·T.弗雷德里克少将负责带领,一共有9732名官兵。这位少将挺年轻,就比加文晚出生一礼拜,他在意大利战场上那是相当厉害,带着美国特种部队的前身,也就是第1特遣队到处打仗,立下了大功,得了两枚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和两枚优异服务奖章。罗马战役结束后,克拉克将军考虑过让弗雷德里克去当第36步兵师的师长,但弗雷德里克是个爱动的人,他还是更想带空降兵,最后他就如愿当上了第1空降特别行动组的头儿。

7月份的时候,第1空降特遣队正式成立,那是在7号。然后过了四天,也就是离登陆还有五个星期,第1空降特遣队开始在罗马周边地区集合。弗雷德里克呢,他在罗马的利多迪罗马机场搞了个指挥部。但那时候他手底下没参谋,所以陆军就从第13空降师调了36个军官过来,还从麦克霍尔营的空降中心拉了一部分人来,开飞机给他们送到指挥部帮忙。结果弗雷德里克又发现,投物伞啊,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补给装备都缺,后勤部门也是拖拖拉拉,直到登陆前四天,才给他弄来了272吨这些东西。到了7月13号,保罗-威廉姆斯带着他的一小撮参谋团队也到了意大利,开始忙活准备工作。

第1空降特别小队下面的伞兵和机降兵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。英国那边给第1空降特别小队“支援”了第2独立伞兵旅,还加强了装备4.2英寸迫击炮的第2迫击炮营。剩下的美国部队呢,大家叫它们“橄榄球队”,是由好多美国的空降单位拼在一起的,像第S17团战斗队,里头有第517伞兵团、第460伞降野战炮兵营、第442步兵团反坦克连、第56空降工兵连、第83迫击炮营D连,还有第463伞降野战炮兵营加强的第509伞兵营。另外,还有第551伞兵营、第550机降步兵营、第887空降工兵连的一个排,再加上美国和加拿大一起组的FSSF部队。

1943年3月份,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塔科亚营地,有一支队伍成立了,那就是第517伞兵团。他们一开始是打算加入第17空降师的。不过后来,在麦克霍尔营地,他们得到了第460伞降野战炮兵营的支援,然后就被重新编组为第517团级战斗队。到了1944年5月,他们坐船去了意大利,大约两周后,在那不勒斯登陆了。第517团级战斗队原本打算分配给第36步兵师,他们在格罗塞托那边打了两个星期的仗,算是经历了一番考验。之后,他们又被调到了罗马,在那里接受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、登机训练,还检查了武器装备。

第550空降步兵队在1941年7月,是在巴拿马那儿以空运的方式成立的。到了1943年8月,他们就被派往南卡罗来纳州的罗林-马科斯顿空军基地,专门去学习怎么空降。1944年4月,他们搭乘一艘货轮,跟着护航的舰队一起到了阿尔及利亚的奥兰。在奥兰,他们负责守了港口三周,然后又坐船去了意大利,在离那不勒斯大约16公里远的巴尼奥里安了个家。这支队伍啊,还没上过战场呢。

第551号空降兵连也是一支没上过战场的新队伍,他们在巴拿马临时组建起来,顶替了原先在那里、后来被编进503空降兵团的501号空降兵连的位置。他们的任务是看守巴拿马海峡,并且尝试各种空降战术和装备。本来,在1943年5月,上头打算派他们去偷袭马提尼克岛,那岛在西印度群岛,当时被维希法国占着,还给德国潜艇提供补给。但没想到,6月份岛上的法军就向美国海军投降了,这计划也就泡汤了。到了8月,他们又被调到了麦克霍尔营地。1944年4月,他们在那不勒斯上岸。到了7月份,551号空降兵连就加入了第1空降特别行动小组。实际上,他们的人数比一个连要多得多,总共有746个士兵和46个军官。

说起来,第509伞降团级战斗队算是这支队伍里实战经验最多的那一拨了,他们之前一直在意大利半岛那边打仗。

【临阵磨枪】

弗雷德里克还碰到了一个头疼事儿:他手底下新添了好多野战炮兵、反坦克兵、工兵、通信兵、迫击炮兵、医护人员这些队伍,可他们都没练过空中跳伞,却突然要变成空降兵去执行任务。所以,弗雷德里克就在罗马城外搞了个空降训练基地,给这些队伍安排了紧凑的训练计划。只要是打算跳伞进战场的部队,都先飞了几趟练练手。

在这个跳伞练习场地,指挥人员在这一阶段搞定了很多战斗配合上的难题。因为各个空降队伍都习惯自己单独行动,所以在地面的练习时间就没花太多。再加上各个营都在紧锣密鼓地备战,伞兵们只是从负责载他们的飞机部队那儿,每架飞机派了2到3个人做了个样子跳了伞,主要是为了看看跳伞领队和飞行员准备得咋样了。

特遣队的各个小组都挑了些跟任务地点差不多的地方,练了练空降后怎么在地面上打仗。有几次,他们还坐着卡车到模拟的空降地点,练了怎么快速集合起来,然后朝着目标区域移动。

弗雷德里克最上心的事儿就是训练那帮先导小组。这些小组的人都是从诺曼底战役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兵。训练嘛,分了三步走:头一步,是把所有的技术设备,像灯光信号啊、无线电台啊、信号板这些,都检查个遍。接下来,就让空降先导员们凑一块儿,练练团队合作。最后一步,那就是真刀真枪的演习了,带着几个小组进模拟空降场,看看他们带路的本事咋样。这训练,可以说是对空降先导员们最狠的一次考验了。

运输机队伍也没闲着,它们全都参与了一连串的夜间编队飞行练习。另一边,滑翔机的驾驶员们在罗马附近的一个训练场地,搞了一场大规模的降落演练。不光如此,还特意从每个预定的小队里选了3架飞机,跟海军的舰艇搭档,一起练了个远程导航飞行:军舰就像路上的向导站一样,指引着飞机们往前飞。这些飞机的飞行高度、啥时候飞,都是严格按照打仗的计划来的。

为了避免西西里那样的惨剧再次发生,我们又特地安排了两拨飞机,每拨都有36架,让它们从海军的头顶上掠过。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海军的兄弟们能清楚地辨认出,接下来会从他们上空经过的那些运输机群。

在“龙骑兵”这个任务里,第1空降特遣队原本打算分成小队,从天上跳伞到法国南部的好几个地方。但弗雷德里克觉得这个主意太笨了,到处都是问题,所以他派了亚伯勒中校去那不勒斯,那里是第7集团军的大本营,让亚伯勒帮忙“更聪明地用空降兵”。没多久,亚伯勒就回来了,手里还拿着一个新计划,这计划大都是他自己想的。不过做计划那会儿,他们没有大比例尺的地图和航拍照片,只能凑合着用一张1比25000的照片。等到大部分计划都定下来了,命令也都写好了,空降区的大比例航拍照片才送过来。尽管如此,弗雷德里克看到这个新计划还是高兴得不得了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弗雷德里克就把指挥官们都叫到一起,给他们详细说了说那个计划。他说啊,勒缪伊这地方,离海岸24公里远,是个东西南北都能通的交通要道,所以咱们得把它当作主要攻击目标。接着,亚伯勒接过话茬儿,他告诉大家,第509营会在D日早上4点15分,从勒缪伊的南边和东南边跳伞下去,抢占能看到整个镇子的高地。然后呢,格雷夫斯带着的517团战斗队,会在15分钟之后也跟着跳伞,目标是勒缪伊西边和北边的那些小山丘,还要把往西去土伦和往北去德拉吉尼昂的路给堵上,德拉吉尼昂那边可有德军62军的军部呢。

在8月14号那天,就是离太阳最近的那天的前一天,517团里头有个巴祖卡小组,他们正忙着给手里的家伙事儿抹油、擦干净,就等着H时刻的到来呢。他们用的那火箭筒,型号挺新,是M9的。

当天一早,先派了400架飞机去送伞兵主力。然后,从晚上6点10分起,又有42架飞机和335架滑翔机开始送第551伞兵营,这次行动有个代号,叫“蓝鸟行动”。到了第二天,那些还能再飞的飞机,就都被用来运送补给品了。

7月底的时候,第7集团军把所有头头脑脑都叫到一块儿开了个大会。帕奇将军在会上把接下来的打法说了个明白:大概在8月中旬的某个晚上,法国的那些突击队员们会先动手,他们得赶紧抢占滩头,把去土伦和戛纳的那几条沿海公路给堵上。与此同时,FSSF的战士们也得动起来,他们去偷袭科罗港和勒旺岛,不让岛上的德军大炮有机会轰击咱们的登陆部队。然后,天还没亮呢,第1空降特遣队的其他兄弟就得在勒缪伊那边从天而降,拦住德军往滩头增援的路。到了早上8点,两栖登陆的大戏就开唱了。美国第6军,手下带着第3、36、45步兵师这三员大将,会在卡瓦莱尔和圣拉法埃尔之间的海滩上杀出一条血路,接着再往内陆冲,把那一片儿的机场给抢下来。法国那边呢,第1军和第2军的5个步兵师、1个装甲师(后来他们合一块儿成了法军第1集团军),也会跟上,速度还得比第6军快,目标是解放马赛和土伦。为了这次行动,咱们这边可是下了血本,885艘大船和1375艘小船,满满当当装了15万多人,还有2万多辆车,准备一股脑儿送上去。而他们要面对的,是德军第19集团军,虽然名头上说有7个步兵师、1个装甲师,但实际上人员严重不足,天上连个飞机支援的影子都没有。

【“龙骑兵”行动空降战】

8月14号那天,第一空降特别小队已经整装待发,准备打仗了。每个小队都在钞票盘子和地图上仔细看了自己的任务、战斗方案、要打的地方,还有敌人的大概情况。那天晚上,天上没月亮,雾也大得很。从罗马一直到格罗塞托,这240公里的路上,有10个机场,第一特别小队的士兵们都站在自己的飞机和滑翔机旁边,就等着命令下来呢。那些参加过诺曼底大战的50、51、53联队,一共派了526架C-47飞机和452架“瓦科”滑翔机来帮忙运兵。在马尔齐里亚纳机场,有三个先头跳伞小组正最后过一遍他们的任务,然后开始往背上装东西,连电台都带上了。这次空降能不能成功,就全看他们了。起飞时间定在8月15号凌晨1点。

其实,早在1点的时候,空降任务就已经悄悄开始了:那会儿,有6架C-47飞机正往土伦那边赶,它们一边飞一边撒下锡箔片,结果德军在雷达上一看,就好像有个庞大的机群正朝那边冲过去呢。

飞机飞过了土伦的西边和南边后,它们又玩起了之前在诺曼底战役用过的老把戏,扔下了六百多个假兵和声音模仿器,让人误以为盟军要在那儿空降。大概两点半的时候,德军的哨兵看到土伦西边天上飘下来好多降落伞。没过多久,土伦城的北边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。这两个地方都响起了枪声,然后敌情就火速传到了德国G集团军群的司令部。布拉斯科韦茨将军立刻下令,让第19集团军预备队赶紧往土伦那边移动,准备迎战。不过,等德军反应过来被骗了,真正的空降攻击其实已经在东北边七十二公里外的勒缪伊展开了。

半夜刚过没多久,FSSF队伍也顺利突袭了科罗港和勒旺岛,可没想到的是,那边海岸上的大炮全都是摆设,根本不能用。与此同时,法国的突击小队也回到了自己国家的海岸线上,在内格勒角周边摆起了路障。

一点钟的时候,按照之前精心安排好的时间表,三架飞机载着先遣队伍从马尔齐里亚纳机场腾空而起,它们一路飞行,穿过了法国的海岸线,结果却撞上了厚厚的雾气。那会儿,北海上空的一个高压系统把整个西欧都罩住了,目标区域里雾特别大,能看到的距离连八百米都不到。因为雾太大了,飞行员们根本找不到空降的地方,所以他们只好又飞回到海上去,来来回回试了好几次。大概两点左右,当他们第五次尝试的时候,不小心被德军的防空炮给盯上了,领头的C-47飞机驾驶员吓得赶紧把绿灯给打开了。但其实,真正的空降地点还在东边二十三公里远的地方呢。

这次飞机上载着的是给第509营找好降落点的12名先遣人员,他们跟着丹·德尼罗中尉的命令跳出机舱。往下掉的时候,德尼罗的头盔不幸被弹片打中,立马就晕过去了。其他人呢,都稳稳当当地落了地。大概过了半个小时,队里有个士兵才发现德尼罗被挂在松树上了,还是昏迷状态。大伙儿连忙把他弄下来,想办法让他醒过来。德尼罗一睁眼,立马意识到他们降落的地方离指定的降落点还差得远呢。至于另外两组坐飞机的先遣队,只有一组准确到达并架好了“尤里卡”电台。

这时候,在起飞的机场那儿,跳伞的兵哥哥们都爬上了各自的飞机,飞机也轰隆隆地启动了,正在热身呢。可就在飞机想要冲上天的时候,好几架飞机不小心碰了擦,其中一架还直接摔在了跑道上。

三点半的时候,总共有396架飞机,它们分成了9个批次,从罗马周边10个机场陆续升空。每个批次包括45架飞机,组成一个大大的“V”字形状,而在这大“V”字里,每9架飞机又形成了一个小“V”。那些拖着滑翔机的飞机则是两两一组飞行,每组之间大概隔了300多米远。从起飞的地方飞到法国海岸线,距离大约是800公里。这长长的机群,绵延超过100公里,先是沿着意大利海岸往厄尔巴岛方向飞,接着转弯朝科西嘉岛北端前进,然后从戛纳的南边进入法国。一路上,它们靠着无线电信号、尤里卡系统、海军舰艇和地面的标志来指引方向,飞行过程中也没碰到高射炮或战斗机的攻击。可是,当飞行员们飞进法国海岸边的浓雾后,就像之前运送先遣队的飞行员那样,他们也迷路了。但好在已经快要到达目的地,所以只能靠直觉和偶尔看到的山峰来判断位置进行空降。结果,伞兵们被撒得到处都是,从土伦到戛纳都有。运输机部队的历史学家推算,大约有60%的美国伞兵和40%的英国伞兵严重偏离了预定的降落地点,也就是说,这次行动只有大约一半算是成功的。

亚伯勒说起在勒缪伊那边降落的事儿,他说那时候天上黑漆漆的,啥也瞧不见,一下子就摔地上了。到了地上,他才发现树都被烧得光秃秃的了,树桩子直愣愣地冲着天。后来大家集合的时候,安静得很,一点枪声炮响都没有,就只有自己的心在砰砰跳。

四点半的时候,主力伞兵部队,也就是那5607人,都已经成功落地了。还有3400人会在白天通过飞机空投和跳伞的方式到达。最先跳下去的是509营的战士们,他们可不含糊,紧接着,第517团级战斗队也跟上了。因为得小心别让飞机撞上山,所以这次跳伞的高度比平常高多了,足足有540米呢。

整个空降过程大体上挺顺畅的,但第八批次的时候出了点小岔子:原本应该按时跳伞的那二十架飞机,载着第509营B连和第463空降野战炮兵营的一部分人,结果比计划时间早了两分钟就跳了。看起来,好像是跳伞指示灯一亮,有个伞兵一紧张,立马就往下跳了,结果其他飞机也跟着这么干了,跟连锁反应似的。这些伞兵落到圣特罗佩后,那叫一个干脆利落,没一个人抱怨自己跳错地儿了,二话不说就开打,跟德军干上了,还积极配合登陆的部队。后来,他们又跟法国当地的军队联手,组了个特别行动小组,把圣特罗佩镇给拿下来了。还有两架飞机呢,因为接收到了错误的信号,其中一架还带着B连连长呢,结果一头扎进了地中海,之后再也没音讯了。

另外,517团的第3营也碰到了降落出错的情况。他们被分散投送到了三个地方,彼此间隔有6公里远,结果降落在了原计划的勒缪伊降落点东边40公里的卡里昂村周围。一直等到天亮,第3营的营长翟斯才费了好大劲,花了比预计多一倍的时间,把所有伞兵集合起来,然后朝着团部所在的圣罗塞里纳方向进发。

早上八点,美国第六军的三个师动手登陆了。在右边圣拉法埃尔的是第三十六步兵师,中间圣马克西姆是第四十五步兵师,而圣特罗佩镇西南则是第三步兵师。这三个师里头,就第三十六步兵师碰上了敌人的死命抵抗。到了晚上,第六军已经有九万五千人和一万一千辆车上了岸,登陆时死了伤了二百来人。德军那边,大约两千人成了俘虏。到了中午,滩头上的德军差不多都被清光了,美军就顺着海岸公路,一路往东往西推进,还往内陆里头去(第四十五步兵师有一部分奔勒缪伊去了)。法国的第二军呢,是朝着马赛和土伦的方向打过去。差不多就在美军登陆的同时,第四百三十六部队运输大队的三十九架C-47飞机(每架后面还拖着两架“瓦科”)也出现了。你瞅瞅那个德国佬,挂着勋章,戴着单片眼镜,肯定是个上校级别的!等比尔林格被带走,美军伞兵立马就把德拉吉尼昂飘了一年多的纳粹旗给扯了下来,乔戈也赶紧跟弗雷德里克说,镇子已经被他们拿下来了。

这时候,莱阿尔克镇还没被敌人拿下。8月16日晚上,第517团的团长格雷夫斯让瑟茨带着2营去帮1营,一块儿把这个镇子给占了。等3营走了40公里的路赶到那儿时,格雷夫斯先让他们到树林子里歇会儿,然后也让他们去参加攻打莱阿尔克的战斗。傍晚6点,3营的营长翟斯已经带着队伍,顺着一条山谷往镇子里去了。H连在过铁路的时候,被德军的机枪给打了,连长和一个士兵都受了伤。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,3营把德军从树林里赶了出去,一直赶到莱阿尔克边上的山上。到了D日的第二天晚上,第45步兵师的坦克和第1空降特遣队碰头了,空降作战就算正式结束了。可到了第三天上午,德拉吉尼昂镇的战斗还在继续。到了下午,这个镇子终于被551营给拿下来了。

(上面那张图)弗雷德里克少特(站在右边第二个)正带着比尔林格将军(站在左边第一个)去往第7集团军司令部。路上,他们碰到了一些法国的平民,这些平民朝他们扔东西。看到这种情况,那位德国将军把自己的军帽摘了下来,然后找身边的士兵要了一条毛巾,盖在了头上。

【作战总结】

经过两天多激烈的战斗,第一空降特别小组圆满达成了所有既定目标。他们从德军海岸线防御的后面发起突袭,把德军的通讯网络给搞乱了,还成功阻挡了德军往海边增兵。同时,配合他们行动的运输机队伍也忙个不停,总共飞了987趟,还拖着407架滑翔机到处跑。这些滑翔机运来了9000多人、221辆吉普、213门大炮,还有900多吨的各种东西,只有一架运输机不幸被打下来了。战斗中有11名滑翔机驾驶员牺牲,还有16人受了伤得住医院。剩下的746名滑翔机驾驶员呢,都安全回到了自己的部队。

在空投打仗那会儿,美国军队一开始算出来有873个人要么死了,要么受伤了,要么找不着了。不过呢,到了8月20号,那些跳伞的士兵慢慢都回来了,所以损失的人数就减到了434。

当美军第6军在罗尔河谷发起攻势的时候,第7集团军的帕奇中将给弗雷德里克下达了新指令:让他带着队伍往东,顺着里维耶尔的方向前进,目标是解放尼斯和戛纳,最终要抵达法意边界的阿尔卑斯山脚下。为了完成这项任务,弗雷德里克接收了FSSF部队,不过同时也失去了英国的第2独立伞兵旅,因为他们被调去意大利那边了。到了8月24日,弗雷德里克带着他的部队成功解放了戛纳,紧接着过了五天,他们又挺进了尼斯,并在城里的一家旅馆设立了指挥部。之后,第1空降特遣队继续进发,穿过了格拉斯,一路打到了法国和意大利交界的地方。

在尼斯城外面,第509营的伞兵们和德军的“哥利亚”远程爆破车来了个合照。美国士兵给希特勒的这种秘密武器起了个绰号,叫它“溜达臭虫”。

第一空降小分队的一帮人,在尼斯歇了24个小时后,不顾可能被宪兵逮住关起来的风险,偷摸着开了一个小时的车跑到摩洛哥,在路易斯二世王子的花园里遛弯儿。亚伯勒说,那时候德军一点战斗力都没有,他们也不派人守后方,就是沿着海岸线一路打过去:先冲上去开打,德军稍微抵抗一下就跑了,然后美军就进城,还能瞅见德军逃跑的影子。等509营进了阿尔卑斯山,战斗就变得特别古怪了:他们的“防线”有56公里长,压根儿没法全防住,德军的山地步兵想挑哪儿突破就挑哪儿,然后美军就得想尽办法反击。美军对德军也是这么干的。而且啊,这战场美得跟画儿似的,简直就是世外桃源,天天都能听见小村子里的钟声,可钟声一停,“猫抓老鼠”的游戏就又开始了——这是一场步兵之间的较量。

后来,第1空降特遣队继续打仗,一直打到了10月份,直到月底他们才被第14装甲师和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第1步兵团换了下来。然后,第1空降特遣队就慢慢离开了战场,去里维耶尔那边安顿下来了。到了11月16号,第517伞兵团是最后一个走的,他们从苏斯佩出发,走了48公里的路,才到了尼斯。根据后来升为了四星上将的翟斯的回忆,一开始这个团有2500人,但打了好久的仗之后,差不多有100人没了,700人受了伤。

感恩节过去没多久,第1空降特遣队就解散了,然后弗雷德里克去当了第45步兵师的师长。那些下面的部队呢,就先去了昂蒂布,接着坐火车到了苏瓦松,到了那儿也解散了,大家各自去了法军的兵营。还有第550机降营,他们是去了英国的奥尔德本。

不管怎样,“龙骑兵”行动最终是大获全胜。就那么两周,盟军那边就逮了57000个俘虏,还顺手解放了马赛和土伦。不过,盟军这边也折了7000多人。这场仗还有个名儿,叫“香槟战役”,为啥呢?因为盟军一路追着德军跑,每到昂蒂布、戛纳、尼斯这些地方,刚解放的法国老百姓就用他们那儿的香槟酒来热情迎接。参加战斗的第1空降特遗队,也是同样的待遇。

在这次空降任务里,临时拼凑出来的一支空降特种小队,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搞定伞降的准备,简直就是空降战斗里的一个神迹。这里面确实有运气成分,因为法国南部的德军很多都被调到诺曼底去了,所以那边防守比较松。但话说回来,空降这种超级复杂的打仗方式,需要好多方面配合得好,比如大家得一起行动、后勤得跟上、情报得准确、计划得周密、物资得充足等等。就这么短短一个月,要把地中海那边各个战区和刚从美国过来的空降兵都捏成一个团,还得让不少不是空降兵的兄弟们学会坐着飞机打仗,同时搞定一直让空降兵头疼的飞行和指路问题。这活儿,真的是个大工程。

弗雷德里克是这部队里的核心人物,他特别擅长指挥那些不太常规的战斗,而且这人既勇敢又细心,总是冲在前面,非常适合做空降指挥官。你看他战前训练那会儿,就能明白,他真有两把刷子,能在很短的时间里,白手起家,拉起一支师级的空降部队,还让他们都能准备好打仗。这全靠他想得周全。虽说因为时间太紧,没能搞成一次全特遣队的演习,但也不耽误他的厉害。

但是在空降作战的其他各个方面,像是飞机紧密组队飞行、防止自己海军打错目标、晚上海上飞行练习、用滑翔机带大批人马空降、先导小组的锻炼、不是空降的部队怎么从飞机上下来、伞兵领队和飞行员一起模拟跳伞、每个飞行小组的头儿怎么带队、伞兵落地后怎么集合再冲向目标、在跟目标地差不多样子的地方练进攻、还有参谋们琢磨怎么让各部队配合好……空降打仗的每一步,不管大小事儿都琢磨透了,并且都尽可能地专门练了练。弗雷德里克还额外管着运输部队,好让整个行动都能配合得当。

说起来,在这次空降任务里头,第517团和第509团是结伴一块儿跳下来的,其他的队伍呢,要么时间不对,要么地点不对,都没能凑一块儿。这样一来,各伞兵部队就只能自己顾自己了,不过也好在,伞兵们本来就擅长单打独斗,这样一来,部队之间配合不够默契的问题也就不那么突出了。空降兵嘛,历来都是尖兵中的尖兵,素质过硬,不少人都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,再加上最近不少队伍都在休整,或者压根儿就没上过战场,所以很快就能收拾停当,准备打仗了。

最后,天气状况在空降作战中也扮演了挺重要的角色。那晚没有月亮,还有雾,虽然给空降带来点麻烦,但也正好把飞机群藏得好好的,德军根本没发现。天上没云,所以飞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地标都看得清清楚楚。再加上那天一丝风都没有,这样一来,不管是飞机降落还是伞兵跳伞,都能稳稳当当地落在预定位置。

虽然是这样,但因为运输机部队那边的问题,这次空降最后变成了另一场大麻烦。虽说空降兵们落地时没怎么受伤,但不管是D日早上还是下午的空降,其实都没能成功。要是德军那时候能在地上或者天上反击一下,盟军的空降兵就得损失惨重了。可是仗打完了以后,陆军航空队却把这事儿给美化了一番。运输机部队的头儿保罗·威廉姆斯在他的报告里说,伞兵们降落得特别准,有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呢。这个说法竟然被大家信了十一年,好多战后写的关于空降战的书,都还把这次空降说成是盟军的一次大胜。说实话,那份报告还让盟军在欧洲战场上更加大胆地进行空降作战,可对于第1空降集团军来说,那简直就是一场大祸临头了。

【未完待续……】

下次咱们接着聊聊二战时候美国空降兵的打仗故事,记得点个关注,这样就不会错过啦。



Powered by 博牛平台主管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